正在加载

黄氏有哪些历史名人「黄氏家谱字辈查询昆明」

  • 作者: 曼婷
  • 来源: 投稿
  • 2023-01-19

黄氏家谱字辈查询昆明?

    黄氏史料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

   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

   陆终。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后其继任祝融。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4、出自他姓改姓。

   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5、出自*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女子改姓*教其后裔融于*并姓黄。黄姓*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6、黄渊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如云南威信谱在“渊”字条下明言:“世谱录渊公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谱》之语:“渊公字好善,迁居黄岗之地,子孙多以公为始祖。

   ”

     [编辑本段]六、黄姓迁徙

     1、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

   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2、黄国人的迁徙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

   据说就是因黄国江夏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zui著名的江夏黄氏。*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zui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申镇。

   后来,黄歇改封于吴 (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赠太尉孝子黄香及子宰相黄琼与曾孙太尉黄琬都世居江夏,中华黄氏di一状元黄凤麟,也出在江夏郡黄州,故其天下黄姓共以“江夏”为郡号。

     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黄氏也是从晋*始大批人居福建。《闽书》载:“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动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福州三山榴花洞,成为福建历史上zui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据说,后来的侯官黄氏、莆田黄氏、军城黄氏和四安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官随其入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江夏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彦丰者,于晋永嘉年间(300年)八姓衣冠人闽居候官黄巷,垦荒致富,唐朝进士开国公谥忠义桂州刺史黄岸入莆,黄冲公长子;字宗极,又字魁杰,号彦忠,(674年农历正月5日-756年农历3月29日),唐朝秘书监,初居湖北黄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固始,再迁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东街南后街)黄巷,zui后迁入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

   自少俊逸,能文章。698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任弘文院编修,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陈十要道于唐玄宗,治为天下di一,755年归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进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后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者有10位:文状元者7位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3位:宋代黄桂、明代黄旸、清代黄叔琳。

   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鸣俊、黄士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配赵(封开国夫人),配邱(封吉国夫人);子三(黄谣、黄典、黄乐)其子孙蕃昌为闽中著姓大族。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复居福州黄巷。

   今广东南雄黄氏,多为这支入闽后徙莆田始祖封开国公桂州刺史谥忠义黄岸次子黄典的后代。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人据八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

   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再如黄振龙,“九世祖黄碣(新唐书、十国春秋有传)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

     5、宋元时期的迁徙

     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军城黄氏初祖黄中庸其先江夏人也,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玄孙翰林院馆阁校勘黄安石重修《江夏军城黄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军城黄氏,忠孝两全(唐忠臣黄碣宋孝子黄廓),江夏无双,四代联登,簪缨世济,积学多才”的御批。

   宋代还有莆阳黄巷迁潮始祖黄詹(一名黄汝詹),子孙散处广东各地,居潮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zui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

   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

   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②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字惟枋,号从章。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

   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

     6、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的黄姓: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

孚中村隶属于广东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因地处古巷寨后羊铁岭后壁山腳象埔的东部,当地人又称其为埔东村。


当地土壤优质,气侯温润,村民就根据时节在这里种植甘蔗和多种名优水果,孚中村的制糖技术历史悠久,闻名四乡。


孚中村中有一孚中寨,寨门坐西向东,按风水上说是坐庚向甲兼酉卯走巽口,前向潮州笔架山,后依托羊铁岭 ,经纬分明,呈长方形,东西进深107米,南北两端长113米,占地总面积方12091平方米,古寨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一座由孚中黄氏八世祖璧山公在晚年发家后带领乡亲建造的寨堡。


黄氏大宗祠位于孚中寨中轴线上,宗祠周围现在住着当地居民,在中轴线上,两边排着瓦房民居,道路算是宽阔的,很远就能望见尽头那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黄氏大宗祠。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


走进去看,更加体会到黄氏家庙的精雕细琢,屋檐上的木雕精细至极,色彩自然,站在屋檐下仰望梁上的木雕,仿佛可以看木雕的白鹤扑翅欲飞,闭上眼,仿佛可以听到梁上雕刻的小人在窃窃私语,朵朵木刻雕花绽放开来的声音。


如今村里居住的人家都属黄姓,然而听村里老人讲起建村的先祖,会让*吃一惊,原来早在南宋一直到*初,竟然先后有10多个姓氏在这方圆约3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过,各姓氏在这方小小的土地上各谋生路,和睦相处,各有千秋。


直到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精通文史地理的黄姓秀才,五世祖若人公携妻带子迁居大乡自然村,占据龙首,庙宇之兴,始有其基,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间,艰辛创业的黄姓氏族不断扩大发展,创建了孚中寨和各个宗祠、公厅和大宅,渐渐在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至清嘉庆元年(1796年),村民黄仁勇考取武状元,另有黄姓举人10人,全村科甲旗杆24副,除袁姓分得两副外,其余均属黄姓氏族所有,每逢初一、十五乡里便要升旗拜旗,黄姓科甲锦旗迎风飘扬,甚是威风,其他姓氏望而生畏,纷纷移居他地,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另谋发展,到了*元年( 1912年),黄姓zui终一统孚中,历史上广东曾出过五位武壮元,黄仁勇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