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格律诗词押韵的方法「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吗必须得讲究平仄吗」

  • 作者: 勤诚
  • 来源: 投稿
  • 2023-01-19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吗?必须得讲究平仄吗?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严格,格律诗讲究平仄,填词要讲究平仄,古体诗除了押韵外不讲究平仄。

   先秦到魏晋时期的诗与歌都是韵文,zui早都是用来歌唱的,截止到魏晋时期,并没有平仄的概念。

   关于四声、平仄的观念是从南北朝才开始有的,齐梁以前没有什么平仄,当然写诗也不考虑平仄。在齐朝永明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永明体诗人开始注意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就是平声,上去入就是仄声。

   在齐梁以后,诗人开始注意四声与平仄的应用,沈约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诗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说完全基于四声与平仄理论,不过后人对于八病并不是完全认可。

   在初唐时期近体诗(格律诗)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则,四种平仄相间的基本句式,按照对仗、黏连规则组合成了四种诗体。格律诗在唐高宗时期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举子们作诗时“平仄”有问题就出局了,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不过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诗都要考虑平仄,很多诗人喜欢写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这类诗体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总结即齐梁以前的古人作诗不考虑平仄;齐梁以后的古人作诗分两种,作格律诗要注意平仄,作古体诗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即可。



写诗词必须依照格律吗?不合律但押韵行吗?

首先咱们要把这个问题拆开,因为“诗词”是个大概念,不能一概论之。

中国的古诗词分为古诗和词牌。而古诗则分为遵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体诗。而词牌诞生得比较晚,zui早是在初唐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经过晚唐五代,到宋代发展到高峰定型。词牌这种体裁一出生就在格律浸*之中,并伴随着格律的完善而成长,并且精益求精,登峰造极,是中国古诗词中zui高级、也是zui刻板的格律体。

词牌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平仄要求,不像格律诗还可以“一三*论”,这一点是因为词牌作为复杂的音乐附着体,每一个字对应的音乐处都是有讲究的。所以填词不能不合律,并不是只要长短句字数写对,押韵押对就行。

因为词牌是格律完成体,所以我们讨论能否不合律创作的时候一般把词牌排除在外。


那么古诗是不是必须遵守格律呢?不合律但押韵行吗?

这个是可以的。

如上所叙,诗中严格遵守格律的是格律诗,包括律句、律诗、排律。这几种格式是在格律之上的,我们创作的时候要严守平仄交替、出对句平仄相对、相粘、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除首尾联之外所有联对仗这些格律规则。如果有些地方没做到位,那么就是“出律”,这首诗就自动划到不用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体诗范畴。

我们粗糙地作个比方,古体诗其实就是文言文语言*下的当代诗。只是那个时代的记录语言是文言文罢了。所以,古体诗和当代诗(白话文)作为诗的规则是一样的。

我们都说现代诗(当代诗)没有规则,其实是不对的。


诗是韵文。也就是说不论那个时代,哪种语言作为基础,只要是诗,就必然遵守韵文这个基本规则。这也就是“诗”的三条基本特质:抑扬顿挫,节奏感,押韵。即使今天散乱得不像样子的现代诗,其实也在暗中承续这些特点,只是隐藏的深浅不同而已。

如果一首现代诗,韵都没有了。随便叫什么都可以,就不是“诗”了,不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们写现代诗和古体诗,是可以不管格律的,押韵就行。但是如果写近体诗,那就必须遵守平仄格律。而如果要填词的话,不止格律,还要搞清楚词牌名和对应的格式,包括每一个字对应的平仄,才算真正学会创作词牌。否则写出来的东西,统统都是古体诗。

简言之如果不按格律只管押韵,只要有节奏感,依然是诗,不过就只可能是古体诗和现代诗。



   对联的“平仄”不同于律诗,对联是没有律诗“孤平”、“孤仄”的问题的,联句中只有平仄“失替”的问题。“观音山上观山水”出句在“平仄”上是符合《联律通则》要求的,不论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还是语意节奏,都不存在平仄“失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