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什么节气 寒露古诗(寒露节气 & 古诗赏析 - 阳秋气爽,霜降预兆,文人墨客咏寒露)
- 作者: 曼苇
- 来源: 投稿
- 2023-09-09
摘要:
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中国农历的每年十月8日或9日,标志着天气开始转凉,气温逐渐下降。同时,它也是一个文化和诗歌的重要主题,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写过关于寒露的诗歌和散文。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寒露节气与古诗赏析,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提供背景信息。
一、节气信息
1、寒露节气的历史和意义
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它标志着秋高气爽、白露之后的气候逐渐转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寒露代表着收获季节开始,农民们开始收获大量的庄稼,有“秋分收获半,寒露收获满”之说。此外,寒露也有润燥固肺、保健养生的作用,在中医药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2、寒露节气的气候特征
寒露节气是秋季的一个分界点,它标志着天气开始转凉。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开始穿上棉衣、加厚棉被。在这个节气中,大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很容易引起咳嗽,因此人们需要多喝水、多补水润燥。
二、寒露的自然景观
1、寒露节气的自然景观
寒露节气的到来,天空也开始变得更加明朗、湛蓝,夜晚的星空也变得更加壮丽。同时,由于气温的降低,植物开始变色,树叶逐渐变黄,组成一幅美丽的秋季景观。在江南一带,水稻成熟之后,田野里的稻穗金huangse,场面非常美丽。
2、寒露节气的象征
寒露节气不仅给人们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转变。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用寒露节气作为他们的诗作或题材,来表达他们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感悟和思考。
三、古诗赏析
1、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文学影响深远。《饮酒》是他zui知名的作品之一,其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田园景象,也体现了陶渊明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王安石的《画菊》
“西江月·画菊
暮霭铺开山色外,明月几时有?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画菊》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作,描写了秋天寒露时节,画家在江边描绘菊花的情景。诗人对菊花、月亮、江水的描绘极具感染力,形象地生动了这个童话世界,充满梦幻的色彩。
3、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月黑见陈伯,露重飞难起。
世事两茫茫,惟有酒能忘。
寒露微月夜,潮鸣过南浜。
人生难再少,顾影自成双。”
陆游是南宋诗人,他的诗作写实,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风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对人生的怀疑与感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和人生的幽微之处。
四、传统习俗
1、重阳节
重阳节是寒露节气后的第九个九月初九日,也叫做“重九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登高、赏菊、饮酒、吃菊花饼等,希望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也是人们表达敬老、感恩的重要方式之一。
2、田螺煮酒
田螺是寒露时节的一道美食,人们将它用清水煮开,再加入作料煮熟,成为了一道美味佳肴。在寒露节气之后,人们会在田野里采集田螺,煮熟之后,加入适量的薏仁、芡实、茯苓等中草药,再用米酒调成酒水,放在火上炖煮,形成了一种美味的传统美食。
五、总结
寒露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文化和诗歌的重要主题。寒露节气不仅给人们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转变。对于很多文人墨客来说,寒露也成为创作的灵感之源。同时,寒露节气也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包括重阳节和田螺煮酒等。通过了解寒露节气的历史、气候特征、自然景观、古诗和传统习俗,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知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从而更好地珍惜和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